ZBLOG

知名白酒品牌创始人王

在赤水河畔的茅台镇,一位手指沾满高粱香气的酿酒师以百年匠心叩开了中国白酒的辉煌之门。他生于1858年,逝于1931年,却在时光长河中留下了一坛至今仍被传颂的传奇——王泽履,茅台酒创始人之一,荣和烧坊的灵魂人物。他不仅以“天和号”为起点,将家族盐业版图延伸至酿酒领域,更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用一坛土陶瓶装的“王茅”让世界记住中国白酒的馥郁芬芳。这位晚清民初的商贾奇才,用一生诠释了“酒香无惧岁月深”的东方智慧。

家世传承与商业根基

王泽履的指尖流淌着茅台镇六百年的酿酒基因。其祖父王振发于道光年间创立“天和盐号”,在经营川盐入黔的商道上,因宴请客商所需,于茅台村黑菁子创办“天和号烧房”,酿制“茅台烧”作为往来赠礼。这份无心插柳的副业,却为王氏家族埋下了改变中国酒史的种子。至王泽履继承家业时,茅台镇已有二十余家烧坊,但多数规模有限。他敏锐捕捉到盐业式微而酒业勃兴的时代信号,将祖传酿酒技艺从家族宴饮推向商业经营。

知名白酒品牌创始人王-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品牌开拓与工艺革新

1879年的杨柳湾见证了中国白酒史上的重要时刻。29岁的王泽履联合孙全太、石荣霄创办“荣太和烧房”,开创股份制酒坊先河。他以祖传烧房作价入股,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自任生产销售总监,设立独立账房,建立“产供销分离”体系。当孙全太因账目争议退股后,他果断将品牌更名为“荣和烧房”,推出“王茅”标识,与“华茅”形成双雄并立格局。为突破传统竹篓储酒的局限,他改良包装为土陶大肚坛,既保留酒体醇香又便于长途运输,让赤水河畔的佳酿沿着盐商古道远销巴蜀。

巴拿马金奖与品牌之争

1915年的旧金山,一坛其貌不扬的土陶瓶酒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演逆袭传奇。王泽履亲自监制的“回沙茅酒”虽因包装简陋遭冷遇,却在酒瓶碎裂后以“惊世酒香”征服评委,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白兰地同列世界三大蒸馏名酒。这份荣誉却引发长达三年的“金奖归属”诉讼——成义、荣和两家烧房均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送展。最终贵州省长刘显世裁定双雄共享殊荣,这场中国最早的商标之争,意外推动“茅台酒”完成从地域特产到国家名酒的身份蜕变。

家族传承与时代延续

当1931年王泽履溘然长逝,他留下的不仅是占地半个茅台镇的产业,更有一套完整的酿酒传承体系。其孙王宗德恪守“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祖训,在1951年国营茅台酒厂组建时,将王氏12987古法工艺(1年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无偿贡献。如今茅台镇仍矗立的四口清代老窖池,砖缝里嵌满的百年酒苔,仍在默默讲述着王氏匠人对“酒是陈的香”的执着坚守。

知名白酒品牌创始人王-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透过茅台镇弥漫的酒香,王泽履的人生恰似一坛陈年佳酿:他用商业智慧完成从盐商到酒王的跨界,以国际视野打破农耕时代的产业局限,更凭文化自觉将家族技艺升华为民族遗产。从“天和号”木牌匾到巴拿马金奖证书,从赤水河上的运盐船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茅台股票,这位百年前的酿酒***早已超越个体生命,化作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文化基因。当我们在茅台酒瓶上看到“王氏窖祖”的篆刻印章时,触摸到的不仅是陶土的质感,更是一个民族产业百年蝶变的温度。

知名白酒品牌创始人王-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