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米酒是初中生物课程中常见的实践活动,主要利用微生物(如酵母菌和根霉)的发酵作用。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生物课中涉及的米酒制作步骤及原理说明:
一、材料准备
1. 主料:糯米(或大米)
2. 菌种:酒曲(含酵母菌、根霉等微生物)
3. 工具:蒸锅、洁净容器、纱布、保鲜膜、勺子等
二、制作步骤
1. 浸泡糯米
2. 蒸熟糯米
3. 冷却至常温
4. 接种酒曲
5. 密封发酵
6. 观察与完成
三、科学原理
1. 微生物作用:
2. 发酵条件:
四、注意事项
1. 严格消毒:容器、工具需用开水烫洗,避免杂菌污染导致***。
2. 控制温度:发酵温度不超过35℃,否则菌种失活。
3. 避免接触油或生水:油和生水可能携带杂菌,导致发酵失败。
五、失败原因分析
1. 米酒发酸:乳酸菌污染或密封不严导致醋酸菌繁殖。
2. 无酒味:温度过低、酒曲失效或发酵时间不足。
3. 长黑毛/霉斑:容器污染或酒曲中混入杂菌。
通过此实验,可以直观理解微生物在发酵中的作用,并联系课本中关于“真菌与人类生活”的知识(如酿酒、食品制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