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优先:观察身体状况
立即停止饮用:即使未出现不适,也应停止饮用剩余的酒。注意身体反应:过期酒可能变质(如细菌滋生、化学变化),若出现恶心、腹痛、头晕等症状,尽快就医并保留相关医疗记录。保存证据:保留剩余的酒瓶(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标签)、购物小票等,拍照记录商品过期状态。2. 法律***:维护消费者权益
与超市协商:携带过期商品和购物凭证,要求超市退款并赔偿(根据《食品安全法》,可主张商品价款10倍或损失3倍的赔偿,最低赔偿500元)。若协商无果,可明确告知将通过监管部门或法律途径解决。向监管部门投诉:拨打 12315 消费者投诉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APP)提交投诉,说明购买过期商品的过程。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超市销售过期食品属于违法行为(《食品安全法》第124条)。进一步***:若因饮用过期酒导致健康损害,可委托专业机构鉴定商品与身体损害的因果关系,通过法律诉讼索赔医疗费、误工费等。3. 预防后续风险
检查其他商品:若同时购买了其他商品,建议核对保质期。提高警惕:未来购物时养成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习惯,尤其是促销商品。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禁止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第一百四十八条:消费者可要求赔偿损失,并主张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赔偿金(最低500元)。
注意事项
过期酒即使未开封也可能存在风险,不建议继续饮用。部分酒类(如酒精度≥10%的饮料酒)可能无需标注保质期,但若明确标注了保质期,则超市仍需对过期销售负责。希望以上建议能帮助你妥善解决问题,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