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古代是怎样酿酒的

古代酿酒是一项融合了自然微生物学与人类智慧的技艺,不同文明在原料、工艺和文化上各具特色。以下是古代酿酒的主要方法及发展历程:

一、原料选择

1. 谷物酿酒中国、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等文明以谷物为主,如稻米、黍、小麦、大麦等。中国商周时期的“秫酒”(黄米酒)和古埃及的啤酒(由大麦发酵)是典型代表。

古代是怎样酿酒的-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水果酿酒: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罗马以葡萄酿酒;中国也有用梅、桃等水果发酵的记载。

3. 其他原料:玛雅人用玉米,北欧用蜂蜜(蜜酒),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用马奶(马奶酒)。

二、核心技术:糖化与发酵

1. 自然发酵法(原始阶段):

古代是怎样酿酒的-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水果中的糖分在自然酵母作用下直接发酵成酒,如葡萄自然腐烂后产生葡萄酒。
  • 谷物需先糖化(将淀粉转化为糖),早期可能通过咀嚼(唾液中的酶)或发芽(麦芽)实现,如南美洲的“奇恰酒”。
  • 2. 曲蘖法(中国独创):

  • :用发霉谷物制成酒曲,富含霉菌(如米曲霉)和酵母,兼具糖化与发酵功能。《尚书》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周代已成熟应用。
  • :发芽谷物,用于制醴(甜酒)。后因酒曲效率更高,蘖法逐渐被取代。
  • 三、中国古代酿酒流程

    1. 制曲:将蒸煮的谷物置于温暖潮湿环境中,自然接种微生物,形成酒曲。

    2. 原料处理:谷物蒸煮或炒干,破坏结构以便糖化。

    古代是怎样酿酒的-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混合发酵:将酒曲与原料混合,加水置于陶瓮中密封,保持恒温。

    4. 压榨与储存:发酵完成后用布过滤,酒液存入陶罐或漆器,有的加入草药调味。

    四、技术演变

  • 新石器时代:贾湖遗址(约9000年前)发现陶器中的酒类残留,含蜂蜜、稻米和水果成分。
  • 商周时期:青铜器用于温酒,甲骨文记载“酒祭”,《礼记》规范酿酒工艺。
  • 汉唐时期:制曲技术精细化,《齐民要术》记载12种酒曲;唐代引入波斯葡萄酒技法。
  • 宋元以后:蒸馏技术传入,中国发展出白酒(烧酒),酒精度显著提高。
  • 五、其他文明的酿酒特色

  • 古埃及:用大麦面包碎发酵啤酒,添加椰枣增甜。
  • 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3000年的楔形文字记载了20种啤酒配方。
  • 古希腊罗马:葡萄酒象征文明,使用双耳陶罐(Amphora)储存运输。
  • 六、文化与科技影响

  • 酿酒与祭祀、礼仪紧密相关,如中国的“酒礼”和埃及的酒神崇拜。
  • 微生物利用的早期实践,酒曲技术比欧洲早数千年。
  • 陶器、青铜器等工具革新推动了酿酒规模化。
  • 古代酿酒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从偶然发现到系统化生产,酒贯穿了文明的发展,成为沟通神灵、社交宴饮的重要媒介。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