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为违规添加
掩盖缺陷:散装白酒在酿造过程中,若工艺不规范(如发酵不充分、蒸馏不彻底),可能导致酒体口感苦涩、酸味过重或香气不足。生产者为掩盖这些缺陷,可能违规添加甜蜜素,利用其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30-50倍)改善口感。降低成本:传统白酒的甜味可通过粮食发酵自然产生,但需要更长的发酵时间和更高成本。添加廉价甜蜜素可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原料投入。2. 生产环节污染
原料或设备污染:若生产设备、容器或管道曾接触含甜蜜素的食品(如果汁、蜜饯等添加剂较多的产品),未彻底清洁可能导致交叉污染。非法勾兑:部分散装白酒可能并非纯粮酿造,而是用酒精勾兑后添加甜蜜素、香精等模拟粮食酒口感。3. 监管漏洞
散装白酒多出自小作坊或家庭式生产,监管难度较大,生产者可能利用这一漏洞逃避检测,违规使用添加剂。4. 法规与健康风险
中国国家标准(GB 2760-2014)明确规定:白酒中不得添加甜蜜素。检测出甜蜜素即属违法行为。健康风险:长期摄入过量甜蜜素可能对肝脏、神经系统造成负担,甚至增加致癌风险。消费者建议
选择正规产品:购买具有生产许可证、检测合格证明的瓶装白酒,避免来源不明的散装酒。警惕异常甜味:纯粮酿造白酒的甜味应自然柔和,若入口有明显“不协调”的甜味,需提高警惕。举报违规行为:发现可疑产品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推动行业规范。散装白酒中的甜蜜素主要源于生产者为改善口感或降低成本而违规添加,或生产环节的交叉污染。消费者需谨慎选择,并支持加强监管以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