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塑化剂的去除方法
1. 活性炭吸附法
通过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吸附塑化剂分子。具体操作:在白酒中加入质量比为万分之二十到万分之三十五的活性炭(孔径小于塑化剂分子直径),于30-40℃条件下密封搅拌后静置过滤。此方法能有效降低塑化剂含量至国家标准以下,且对白酒口感影响较小。市售白酒企业常用此法,例如某专利技术显示活性炭处理可使塑化剂含量降低至安全范围。2. 离子交换树脂处理
利用树脂的特殊吸附功能选择性去除塑化剂。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能高效吸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3. 深度过滤技术
采用精密过滤器或设备,去除酒液中的塑化剂颗粒及溶解性杂质。此方法需结合其他技术以提高效率。4. 蒸馏法(重蒸处理)
通过蒸馏降低塑化剂含量,但可能影响白酒风味,且回收率较低(约68.2%),适用于对风味要求不高的基酒处理。二、预防塑化剂迁移的措施
1. 优化生产设备与材料
避免使用塑料管道、容器等接触酒液,改用不锈钢或玻璃材质。研究表明,不锈钢设备输送的酒液中未检出塑化剂,而塑料管道可能导致DBP超标。2. 控制原料及水源污染
严格检测酿酒原料(如高粱、大曲)及用水中的塑化剂残留,选择低污染或无污染的原料。水源处理需确保去除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3. 规范包装与储存条件
避免使用塑料内盖、塑料袋等塑料包装,优先选择陶瓷或玻璃容器。储存时控制温度和时间,减少塑化剂从塑料包装迁移的风险。4. 加强企业自查与监管
企业需定期排查生产流程,确保无非法添加行为,并依据国家风险评估值(如DBP≤1mg/kg)自检塑化剂含量。三、消费者应对建议
1. 选择合规产品
优先选购标注“纯粮固态发酵”且无香精添加的白酒,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过度依赖塑料包装的产品。2. 短期储存避免塑料容器
如需分装白酒,避免长期使用PET塑料桶,建议选择陶瓷或玻璃容器存放。3. 关注官方检测信息
参考国家公布的塑化剂风险评估结果(如DBP≤1mg/kg为安全阈值),理性看待塑化剂风险,避免过度恐慌。四、行业与监管动态
国家标准与政策:目前白酒塑化剂***尚未正式纳入食品安全国标,但参照原卫计委风险评估值(DBP≤1mg/kg)作为行业控制标准。企业若检测超标需停产整改。技术升级趋势:部分企业研发低毒替代增塑剂(如柠檬酸酯类),逐步淘汰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应用。通过上述方法,可有效减少白酒中塑化剂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选择正规品牌、关注包装材质,并理性看待塑化剂问题,是更为实际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