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粮食酒是怎么酿造的

粮食酒的酿造是一个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精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糖化发酵蒸馏陈酿等关键步骤。以下是具体工艺流程的通俗解析:

一、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1. 主粮配比

粮食酒是怎么酿造的-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粮食酒常用高粱(单粮型)、大米、小麦、玉米、糯米等(多粮型)。例如:

  • 酱香酒(如茅台):红缨子糯高粱
  • 浓香酒(如五粮液):高粱36%+大米22%+小麦16%+玉米8%+糯米18%
  • 清香酒(如汾酒):晋中平原高粱
  • 2. 原料处理

  • 浸泡:高粱需浸泡8-10小时使含水量达40%
  • 蒸煮:高压蒸汽蒸煮50分钟,使淀粉颗粒糊化(糊化度需达85%以上)
  • 摊凉:用鼓风机快速降温至25-30℃(防止杂菌污染)
  • 二、制曲工艺(糖化剂制备)

    1. 大曲制作(传统工艺)

    粮食酒是怎么酿造的-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原料配比:小麦:大麦:豌豆=6:3:1
  • 踩曲成型:曲坯尺寸20×20×6cm,重量3.2kg±0.2kg
  • 培养周期:
  • 前发酵期(7天):曲心温度升至60-65℃
  • 排潮期(15天):开窗通风使水分降至15%
  • 后熟期(40天):产生140多种酶类
  • 2. 小曲制作(半固态发酵)

  • 米曲:籼米粉碎后接种根霉菌(Rhizopus spp.),培养温度28-32℃
  • 药曲:添加辣蓼草等中草药,促进微生物多样性
  • 三、糖化发酵过程

    1. 固态发酵(以酱香型为例)

  • 堆积糖化:粮醅堆积高度1.2-1.5米,48小时后堆心温度达50℃
  • 入窖发酵:
  • 窖池尺寸4×3×2.8m(长×宽×深)
  • 分层投料:每轮次投粮比例递减5%
  • 发酵周期30天,产生乙醇(12-15%vol)及200余种风味物质
  • 2. 液态发酵(新工艺)

    粮食酒是怎么酿造的-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酶制剂添加:α-淀粉酶(0.15%)、糖化酶(0.08%)
  • 连续发酵塔:6层塔板,停留时间72小时,酒精产率提高30%
  • 四、蒸馏提纯

    1. 甑桶蒸馏(传统法)

  • 木质甑桶直径2.5m,装甑时间≥40分钟
  • 分段摘酒:
  • 头酒(≤5%vol):含甲醇等低沸点物质,单独收集
  • 中段酒(55-60%vol):优质基酒
  • 尾酒(≥20%vol):含杂醇油,回窖再发酵
  • 2. 分子筛蒸馏(现代技术)

  • 三级分子筛塔:乙醇纯度可达96%vol以上
  • 风味物质回收系统:保留酯类、酸类等呈香成分
  • 五、陈酿与勾调

    1. 陶坛陈酿

  • 50L陶坛:微孔结构促进酒体氧化,年均挥发损耗2-3%
  • 最佳陈放条件:温度15-20℃,湿度70-80%,避光
  • 2. 勾兑技术

  • 基酒组合:3-5年基酒占70%,10年以上调味酒占5%
  • 计算机辅助:近红外光谱分析200+成分,误差≤0.5%
  • 六、品质控制要点

    1. 风味物质阈值控制

  • 己酸乙酯≤2.8mg/L(避免窖泥味)
  • 乙酸异戊酯≥0.5mg/L(保持果香)
  • 2. 安全指标

  • 甲醇含量:≤0.4g/L(GB 2757-2012)
  • 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0.3mg/kg
  • 七、典型工艺参数对比

    | 香型 | 发酵温度 | 用曲量 | 发酵周期 | 出酒率 |

    ||-|--|-|--|

    | 酱香型 | 60-65℃ | 1:1 | 8轮次 | 28-32% |

    | 浓香型 | 50-55℃ | 1:0.2 | 60天 | 40-45% |

    | 清香型 | 28-32℃ | 1:0.1 | 28天 | 48-52% |

    现代生物技术如宏基因组测序发现,传统酒醅中含有1200多种微生物,其中乳酸菌(Lactobacillus)占比达35%,是形成酒体风味的关键菌群。这种复杂的微生物协作体系,正是粮食酒区别于酒精勾兑酒的核心价值所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