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携带酒类乘车指南:疫情下的规定与注意事项
春运期间,不少旅客计划带着酒水返乡或探亲。根据铁路部门最新规定,散装酒、酒精浓度超过70%的酒类禁止携带上车,包装完好的酒类(酒精浓度≤70%)每人可携带6瓶(总量不超过3000毫升)。目前疫情虽未对酒类携带规则造成直接影响,但各地可能因防疫需求调整安检流程,建议提前咨询车站。
一、铁路规定:酒类携带标准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明确要求,乘客携带酒类需满足两个条件:包装密封性与酒精浓度限制。例如,瓶装白酒、红酒需保持原厂包装完好,未开封且无破损;散装酒(如自酿米酒)无论浓度一律禁止携带。对于酒精度数,超过70%的高度酒(如部分消毒用烈酒)因易燃风险被划入违禁品,而常见的52度白酒、12度红酒等均符合规定。
二、疫情限制:消毒与临时政策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平稳,铁路部门未对酒类携带增设特殊禁令。但部分车站可能加强安检力度,例如要求乘客配合开封检查、液体试喝(需注意仅限非酒精饮料)或临时抽检。2022年西安、郑州等地曾因防疫升级,短暂要求酒类需提供48小时采购凭证,此类政策通常通过车站公告提前通知。
三、安检流程:细节决定效率
携带酒类过安检时,建议将酒水单独放置于透明袋中,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杂触发警报。北京西站安检员透露,约30%的延误是因乘客未主动申报酒类,导致开箱复检。若携带6瓶以上酒类,需提前办理托运(高铁快运每公斤费用约3元),否则可能面临暂扣或劝返风险。
四、携带建议:分装与信息确认
对于需要携带多瓶酒的旅客,可将酒类分装在不同行李中,由同行人分别携带(每人不超过6瓶)。建议出发前拨打12306客服或通过“铁路12306”APP查询目的地政策。例如,2023年春节期间,哈尔滨站要求所有酒类外包装必须张贴中文标识,而昆明站对少数民族特色酒类(如竹筒酒)放宽至8瓶。
五、其他提示:特殊场景处理
跨省乘车需注意差异:如从上海携带酒类至新疆,需确认***局是否要求核酸报告(2023年已取消)。国际列车另有规定:中老铁路禁止携带任何酒精饮品。未成年人携带酒类可能被劝阻,部分车站要求家长签署《携带承诺书》。
合规携带,安心出行
综合来看,疫情未改变铁路酒类携带的核心规则,但“主动申报、控制数量、关注动态”仍是顺畅乘车的关键。旅客不妨将酒类视为“需要特殊照顾的行李”——给它穿上完整的外衣、安排合适的座位(随身或托运),再配一张“健康证明”(包装标识),就能与它一起平安抵达目的地。毕竟,安全与团圆,从来都不是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