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收购散酒再包装违法吗

在白酒市场的灰色地带,总有经营者试图用普通散酒套上华丽外衣牟取暴利。这种行为看似简单的"换装",实则触碰了法律高压线。我国法律体系对酒类流通的每个环节都设置了明确规则,从散酒收购到二次包装,任何未经许可的"变形记"都将面临法律制裁,轻则行政处罚,重则刑事追责。

一、法律亮剑:生产许可划红线

食品包装并非简单的物理操作,而是被法律定义为生产行为的关键环节。根据《食品安全法》及配套法规,任何将散酒重新灌装为预包装食品的行为,都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就像厨师需要健康证才能掌勺,酒类分装企业也必须具备"分装"类别的生产资质。2025年实施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更是强化了溯源管理,要求每个包装必须清晰标注分装企业信息,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收购散酒再包装违法吗-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商标禁区:仿冒包装即犯罪

当普通酒瓶穿上茅台、五粮液的外衣,这就构成了对注册商标的***裸侵犯。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明确规定,伪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达到一定数量即构成犯罪。2024年湖北某案例中,犯罪团伙使用仿制茅台酒瓶,最终三人分别获刑2-6年。这些案例警示我们:即便散酒质量合格,擅自使用名牌包装就如同盗用他人身份证,必然招致法律严惩。

三、暗流涌动:灰色产业链现形

从回收名酒瓶到定制高仿包装,这条地下产业链已形成完整闭环。2023年上海警方破获的系列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压盖机、防伪打码机等专业设备,将200元成本的散酒包装成千元名酒。更触目惊心的是,某茅台酒厂员工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内部***"话术实施诈骗,涉案金额高达684万元。这些案例揭示:违法分装已从个体作坊升级为组织化犯罪。

四、监管升级:天罗地网正收紧

2025年3月新规实施后,市场监管部门获得"穿透式"监管利器。数字标签技术让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生产全流程,包装上的"***""专供"字样被明令禁止。某地市场监管局创新采用"一瓶一码"管理系统,要求散装酒经营者上传每批次检测报告。这些措施如同给酒瓶装上GPS定位,让违法分装无所遁形。

收购散酒再包装违法吗-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消费警钟:舌尖安全需守护

消费者不经意间可能成为违法分装的帮凶。某案例中,犯罪团伙专门收集婚宴用酒瓶,这些"二次服役"的包装暗藏卫生隐患。专家提醒:正规渠道酒类外包装均需完整销毁,留存空瓶可能助长犯罪。当遇到价格异常、包装粗糙的"名酒",消费者应当保持警惕,及时向12315平台举报。

在这场舌尖上的安全保卫战中,法律利剑已斩断无数违法分装的黑手。从2024年公安部"净风"专项行动到2025年食品标识新规,监管网络越织越密。企业应当牢记:合规分装需要"三证齐全"——生产许可证、商标授权书、质量检测证;消费者则需练就"火眼金睛",拒绝来路不明的"***酒"。只有全社会形成共治格局,才能让违法分装行为真正成为"装在瓶子里的教训"。

收购散酒再包装违法吗-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