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抖音直播间卖假酒为什么没人管

直播间的“假酒狂欢”,为何监管总在“迷路”?

深夜的抖音直播间里,主播举着印着外文的酒瓶,用夸张的语调喊着“原价999,今天只要99”——屏幕那头,几万观众正在疯狂点击购物车。这些打着“海关扣押”“海外直邮”旗号的“名酒”,实则是成本不足10元的酒精勾兑液。更令人费解的是,这类直播间往往能存活数月,甚至在被举报后换个账号“秽土转生”。当售假变成一场明目张胆的流量游戏,监管的哨声为何迟迟不响?

真假难辨的“障眼法”

假酒贩子深谙心理学法则。他们用“防伪码可查”“支持专柜验货”的话术编织信任陷阱,更会搬出“酒瓶回收”的苦情剧本:“老父亲珍藏30年的茅台,儿子不孝只能贱卖”。直播间里闪烁的打光让酒瓶细节模糊不清,而主播急促的倒计时话术让观众无暇思考。有消费者收到货后才发现,扫描防伪码跳转的竟是山寨网站,所谓的“海外直邮”物流信息实为伪造。

抖音直播间卖假酒为什么没人管-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平台算法的“沉默共谋”

抖音的流量分发机制无意间成为假酒的帮凶。当某个直播间因“9块9抢茅台”的噱头获得高转化率时,算***将其推送给更多相似用户。2022年某假酒团伙被查时,其直播间竟通过“关键词规避系统”,把“茅台”替换成“毛台”继续引流。平台虽设有商品审核,但对直播实时话术的监控犹如“用渔网拦蚊子”,售假者只需在回放中删除敏感片段即可逃避追责。

监管利剑的“钝化时刻”

一起假酒案件往往牵扯多方困局。当消费者向平台投诉时,得到的回复常是“需提供专业机构鉴定报告”——而一瓶假酒的鉴定费用可能超过商品本身价值。市场监管部门面对跨区域、短周期的直播售假,往往陷入“追得上账号追不到人,查得到IP查不到仓库”的窘境。更讽刺的是,某地查获的假酒作坊里,执法人员发现嫌疑人手机里存着《电商法》解读视频——他们在钻法律空子方面比监管者更“专业”。

暴利链条的“病毒式繁殖”

这个黑色产业已形成精密闭环。上游的包材厂用激光雕刻机1:1复刻名酒瓶,中游的灌装作坊在偏远农村日产量达万瓶,下游的MCN机构批量培训主播的话术套路。曾有被捕的假酒贩子供述:“卖真酒利润率20%,假酒能达到800%。”更有人利用直播平台的“公会分成”机制,将非法所得拆分成打赏流水洗白。当灰产变成某些地方的“支柱经济”,个别基层执法者甚至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抖音直播间卖假酒为什么没人管-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破局需要“三重觉醒”

在这场假酒攻防战中,消费者需要警惕直播间制造的“信任幻觉”,记住“天上不会掉飞天茅台”;平台必须升级AI巡查系统,对高频退货直播间启动熔断机制;监管部门则需建立直播存证云平台,让违法者的数字足迹无处遁形。当某天主播们不敢对着镜头说出“假一赔命”的誓言时,才是真正吹响了终结假酒狂欢的号角。毕竟,再炫目的直播间特效,也遮不住法律这盏照妖镜的强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