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于勾兑酒的标准近年来逐步完善,主要围绕食品安全、生产工艺规范和标签标识透明化等方面。以下是截至2023年的相关标准及政策要点:
1. 术语与分类的明确界定
根据2022年6月实施的《白酒工业术语》(GB/T 15109-2021)和《饮料酒术语和分类》(GB/T 17204-2021):
勾兑酒的定义被细化为:固态法白酒:以纯粮(高粱、小麦等)为原料,经固态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和非发酵物质(如香精)。固液法白酒:以不低于30%的固态法白酒为基础,与液态法白酒(食用酒精)勾调而成,可添加符合规定的香精。液态法白酒:以食用酒精(如薯类、糖蜜等非粮原料)为主体,添加香精、水等调配而成,工艺成本较低。2. 标签标识强制规范
新国标要求(2022年起):成分透明化:必须明确标注原料中的“食用酒精”“食用香料”等添加剂,不得以“陈酿”“传统工艺”等模糊表述误导消费者。工艺标注:标签需注明“固态法”“固液法”或“液态法”生产工艺。禁止混淆概念:非纯粮酿造的酒不得标注“粮食酒”“大曲酒”等名称。3. 食品安全与添加剂限制
禁用工业酒精:严格禁止使用非食品原料(如工业酒精、甲醇等)。添加剂范围:仅允许使用国家标准(GB 2760)批准的香精香料,且需明确标注。质量检测:加强甲醇、塑化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标准,确保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 2757-2012)。4. 消费者辨别方法
看标签:原料表:若含“食用酒精”“香料”则为勾兑酒;纯粮酒仅标注水、粮食。执行标准号:固态法:GB/T 10781(如浓香型GB/T 10781.1,酱香型GB/T 26760);固液法:GB/T 20822;液态法:GB/T 20821。价格与品牌:低价酒(如20元以下)多为液态法或固液法工艺,高端品牌通常以固态法为主。5.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淘汰低端产能:新标准推动行业升级,淘汰不合规的小作坊式生产。消费者认知提升:标签透明化帮助消费者区分纯粮酒与勾兑酒,促进市场良性竞争。技术创新:部分企业开始研发更健康的勾调技术,减少添加剂依赖。总结
新标准的核心是规范生产工艺、保障食品安全,并通过标签透明化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勾兑酒(液态法、固液法)本身符合国家标准即可销售,但需明确标注,而消费者可根据标签信息和个人偏好选择产品。未来行业或将进一步向纯粮酿造和高端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