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乡或出差旅行时,不少乘客喜欢带上几瓶好酒作为伴手礼。但动车和高铁对携带酒类有明确规定,若不了解规则,可能会在安检时遇到麻烦。根据铁路部门规定,旅客可携带未开封的瓶装酒,总量不超过6瓶(单瓶不超过3000毫升),且酒精浓度需低于70%,无需额外费用;若超量或酒精度超标,需办理托运并支付运费。
一、数量限制:别让酒瓶“超载”
高铁对酒类携带的数量有严格限制。乘客可携带的瓶装酒总量不超过6瓶,且每瓶容量需在3000毫升以内。这一规定主要出于安全考虑——酒精属于易燃液体,过量携带可能增加车厢火灾风险。例如,若携带一箱12瓶装的白酒,即使单瓶容量合规,也会因总数超标被要求分箱或托运。
二、酒精浓度:小心度数“踩红线”
酒精度是另一关键指标。铁路规定,酒精浓度超过70%的烈酒(如部分伏特加、医用酒精)禁止携带,这类液体燃点低,安全隐患大。而常见的白酒(通常52度以下)、红酒(12-15度)或啤酒(5度以下)均可正常携带。若不确定酒精度,可查看包装标签或提前咨询车站工作人员。
三、包装要求:密封完整才“过关”
高铁安检要求酒类必须为原厂密封包装,散装酒(如自酿米酒、坛装黄酒)一律禁止携带。这是因为开封酒液易挥发,可能引发误判为危险液体。曾有乘客因携带开封的茅台酒被要求当场处理,最终只能联系亲友取回。出行前务必检查酒瓶封口是否完好。
四、超量处理:托运流程与费用
若携带酒类超过6瓶或单瓶容量超标,需办理托运。铁路托运费用按重量和距离计算,例如从北京到上海,6瓶装白酒(约3公斤)的运费约为15-20元。需注意,托运酒类同样需符合包装和浓度要求,且部分车站对托运酒类数量有额外限制,建议提前咨询当地货运部门。
五、特殊场景:节假日与跨国乘车
春运等高峰期,部分车站可能临时收紧安检政策。例如2023年春运期间,某高铁站曾要求乘客携带白酒不超过4瓶。跨国高铁(如中老铁路)需遵守入境国法规——老挝规定每人限带1升酒精饮料。跨境出行前,务必查询目的地海关政策,避免被征税或没收。
合规带酒,旅途无忧
高铁带酒的核心规则可总结为“6瓶、70度、密封装”。遵守这些要求,既能保障行车安全,也能避免因安检滞留耽误行程。对于商务宴请或探亲访友的乘客,建议优先选择小规格包装(如100毫升迷你瓶),或提前通过物流寄送大宗酒类。毕竟,旅途的顺畅与心意传递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