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出现“骚味”或类似异味(如臭味、马厩味等)主要与其酿造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化合物及工艺控制有关。以下是具体原因分析:
1.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物
酵母与杂菌作用:白酒发酵时,酵母菌和其他杂菌(如酒香酵母Brettanomyces)会产生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硫醇)和杂醇油。这些物质在特定浓度下会呈现类似动物皮毛、马厩或酸腐的异味。酒香酵母的影响:Brett酵母在葡萄酒中常见,但在白酒中也可能存在。它能代谢生成乙基苯酚、4-乙基愈创木酚等物质,带来“农场味”或“汗味”等复杂气息,部分人可能将其感知为“骚味”。2. 原料与工艺问题
原料霉变:使用变质或发霉的粮食(如高粱、小麦)作为原料,会引入霉菌毒素和异味前体物质,在发酵中转化为***性气味。蒸馏控制不当:蒸馏时若火候过大(“大火大汽”),可能将本应去除的高沸点杂味物质(如硫化物、醛类)带入酒中。卫生条件差:发酵环境不洁净导致杂菌过度繁殖,例如硫化氢菌在蛋白质丰富的环境中大量产硫化物,加剧臭味。3. 新酒与低质酒的特征
新酒异味明显:新酿白酒中的醛类(如乙醛)、硫化物等挥发性物质尚未充分陈化,容易呈现刺鼻或臭味。优质酒通过长期贮存可减少异味。劣质酒缺陷:低端白酒可能因勾调不当或未有效去除杂质,导致臭味物质未被其他香味掩盖,异味突出。4. 品鉴中的感官差异
个体感知差异:某些人对特定气味(如动物气息)更敏感,可能将复杂香气误判为“骚味”。例如,酱香型白酒的某些风味成分(如丁酸)可能被部分人视为异味。如何避免或减轻异味?
选择优质酒:优质酒(如茅台)通常通过严格工艺控制异味物质,且空杯留香持久。注意储存条件:避免高温、潮湿环境,防止酒体氧化或污染。合理醒酒:新酒适当醒酒可促进异味挥发,改善口感。白酒的“骚味”并非假酒标志,而是酿造过程中微生物活动、原料质量及工艺控制的综合结果。优质酒通过精细化管理和陈酿可有效抑制异味,而低质酒则可能因工艺缺陷导致异味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