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全国各地酒吧为啥停业

当城市夜晚的霓虹灯渐次熄灭,那些曾经喧嚣的酒吧像疲惫的舞者悄然退场。 近期,全国多地酒吧接连闭店,有的短暂停业整顿,有的永久拉下卷帘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夜间经济降温、经营成本攀升、消费习惯转变等多重压力交织的结果,也是城市夜经济转型阵痛的真实写照。

防疫政策收紧,客流被迫“冻结”

疫情反复让酒吧这类密闭场所首当其冲。某地酒吧老板老张苦笑着自嘲:“我们像候鸟,防疫政策一变就迁徙。”动态清零政策下,一旦出现本土病例,酒吧往往被要求暂停营业或限流50%,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却不会“暂停”。北京某酒吧曾因突发疫情闭店14天,直接损失超30万元,而这样的故事在全国比比皆是。

全国各地酒吧为啥停业-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夜间经济降温,年轻人“躺平”

“晚上十点后的街道,连外卖骑手都比顾客多。”杭州某酒吧经理感叹。过去三年,居家办公、重塑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美团数据显示,2023年酒吧夜间订单量较2019年下降近40%。与此“微醺经济”转向家庭场景,便利店调酒教程、瓶装预调酒销量暴涨,年轻人更愿为“一个人的小酒”买单。

成本高企,利润薄如杯壁

一杯鸡尾酒的利润,正在被租金和人力成本吞噬。上海某酒吧的账本显示:月租金8万元,调酒师薪资人均1.2万元,而客单价仅80元左右。“我们得卖出1000杯才能保本。”老板小林摇头。更严峻的是,夜间用电、安保巡逻等附加成本上涨,让24小时营业的酒吧不得不缩短“待机时间”。

Z世代偏好,击碎传统模式

当95后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对酒吧的需求从“买醉”转向“买体验”。成都某网红酒吧尝试用沉浸式戏剧引流,门票包含定制剧本和互动表演,周末场次场场爆满。反观传统酒吧,驻唱歌手+霓虹灯球的标配已难吸睛。年轻人用脚投票:“我们要的不是酒精,是能发朋友圈的仪式感。”

全国各地酒吧为啥停业-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行业大洗牌,转型求生

停业潮中亦有破局者。深圳某酒吧转型“日咖夜酒”,白天卖精品手冲咖啡,晚上切换为爵士酒吧,坪效提升3倍;长沙某清吧联合脱口秀俱乐部推出“笑醉之夜”,门票收入占比超酒水。行业正在分化:尾部酒吧淘汰出局,头部玩家通过跨界融合重构竞争力,如同老树嫁接新枝,焕发第二春。

酒吧的停业与重生,恰似城市夜经济的体温计。 它们不仅是所,更是观察消费趋势和社会心态的窗口。当防疫政策优化、经营模式创新与消费需求升级形成新平衡,那些熬过寒冬的酒吧,或将化身城市夜生活的“变形金刚”,在下一个黎明破晓时,重新点亮属于这个时代的星光。

全国各地酒吧为啥停业-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