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的描述及品评技巧

一、白酒的感官特征与分类

白酒是中国传统蒸馏酒,以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而成,具有丰富的香气和层次感。其感官特征主要体现在色、香、味、体四方面:

1. 色泽:优质白酒通常透明清亮,无悬浮物或沉淀,部分陈年酒(如酱香型)可能呈现微黄色。

白酒的描述及品评技巧-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香气香型多样,包括酱香(焦香、糊香复合)、浓香(己酸乙酯为主)、清香(乙酸乙酯为主)、米香(清雅甜香)等,香气需协调、无杂味。

3. 口感:需醇厚绵柔,酸、甜、苦、辣等味感平衡,回味悠长,无***感。

4. 酒体:综合色、香、味的整体表现,如“醇厚细腻”“优雅协调”等。

白酒的描述及品评技巧-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白酒按香型分为12大类,其中酱香、浓香、清香、米香为四大基础香型,其余如凤香、董香等为衍生香型。

二、白酒品评的步骤与技巧

品评白酒需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综合判断,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1. 观色

  • 方法:将酒倒入透明玻璃杯,迎光观察其透明度、颜色及挂杯现象。优质酒液清澈无杂质,陈年酱香型酒可能呈现微黄,挂杯明显(酒液沿杯壁缓慢下滑)。
  • 注意事项:避免振动酒瓶,观察时以白纸为底更易辨识悬浮物。
  • 2. 闻香

  • 方法:酒杯距鼻1-3cm,轻嗅静止香气后摇晃酒杯,再次嗅闻挥发香气。优质酒香浓郁协调,如酱香型突出焦糊香,浓香型窖香明显。
  • 技巧
  • 闻香时避免呼气,防止干扰。
  • 区分香气类型(如粮香、曲香)及异味(如霉味、酸味)。
  • 空杯留香(如酱香型酒隔夜仍有余香)是品质的重要指标。
  • 3. 品味

  • 方法:小抿2-3ml酒液,覆盖舌面不同区域(舌尖感甜、舌侧感酸、舌根感苦),停留3-5秒后咽下,感受回甘、余味及***性。
  • 关键点
  • 入口需缓慢,避免味觉疲劳。
  • 优质酒口感醇厚细腻,如浓香型绵甜甘冽,酱香型醇厚丰满。
  • 注意酒液在口腔的扩散感及吞咽后的喉韵。
  • 4. 综合风格

  • 判断依据:结合色、香、味,确定酒体是否具备典型性(如酱香型“酱香突出,回味悠长”)。
  • 常见术语:如“醇甜协调”“净爽无杂”等,劣质酒可能出现“刺喉”“单薄”等缺陷。
  • 三、品评的注意事项与影响因素

    1. 环境要求:温度20-28℃、湿度60%为宜,避免噪音和异味干扰。

    白酒的描述及品评技巧-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顺序与干扰

  • 顺序效应:先入为主影响判断,可通过逆序复评减少误差。
  • 后效应:前一杯酒残留影响后续品鉴,需清水漱口或间隔休息。
  • 3. 评酒员状态:避免饮酒后品评,忌食辛辣食物,保持感官灵敏。

    4. 工具选择:使用无色透明郁金香杯,酒液量控制在2/3杯以内。

    四、不同香型的品鉴特点(示例)

  • 酱香型(如茅台):焦香突出,空杯留香持久,口感醇厚。
  • 浓香型(如五粮液):窖香浓郁,入口绵甜,尾净爽口。
  • 清香型(如汾酒):清香纯正,余味净爽,无杂味。
  • 米香型(如三花酒):蜜香清雅,入口柔顺,回味怡畅。
  • 五、专业术语与评价标准

  • 香气描述:如“喷香”(香气充满口腔)、“陈香”(长期贮存形成的成熟香)。
  • 口感描述:如“绵甜”(甜味柔和)、“醇厚”(酒体丰满)。
  • 国家标准:参考《GB/T 33405-2016 白酒感官品评术语》,规范了感官评价体系。
  • 通过系统训练与实践,结合上述技巧,可逐步提升对白酒品质的鉴别能力,感受其复杂风味与文化魅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