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抖音售卖酒店客房和携程一样么

消费者在抖音刷到一间江景酒店的特惠房券,或在携程反复比价后点击“立即预订”时,这两个平台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化身成性格迥异的“旅行向导”。抖音把酒店塞进15秒的视觉盛宴里,用滚烫的火锅和璀璨的洪崖洞灯光作诱饵;携程则摊开密密麻麻的评分、房型图和交通攻略,像戴着金丝眼镜的学霸递来一本百科全书。它们都在售卖酒店客房,但一个像在游乐园门口派发气球的小丑,另一个则像博物馆里的智能导览机器人。

抖音售卖酒店客房和携程一样么-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平台基因决定卖货逻辑

抖音的血液里流淌着“即时冲动”的基因。当用户滑动到洪崖洞悬崖酒店的全景视频,背景音乐踩着节奏炸响,弹窗突然跳出“***99元住星空房”的浮层,此刻的消费决策更像一场肾上腺素游戏。反观携程,从1999年诞生起就深耕“理性决策”的土壤,用户搜索“邹容路50号”时,8家酒店的评分从4.3到4.9梯次排列,连川维酒店23层6-2号这样的具体房号都清晰标注,仿佛在说:“看,我把整个酒店拆成零件任君挑选”。

流量玩法塑造消费场景

抖音把酒店预售玩成了“快闪店”。达人探店视频里,主播推开与暮·千寻酒店大堂玻璃门的瞬间,镜头刻意对准水晶吊灯在地面的菱形光斑,下一秒就催促观众点击小黄车。这种“所见即所得”的冲动型消费,与携程用户反复对比城市地标酒店8楼和23层视野差异的谨慎形成鲜明对比。有趣的是,抖音商家常把联系电话藏进私信,而携程页面上的这类固话,透露出对标准化服务的自信。

价格战场藏着不同底牌

凌晨蹲守抖音直播间的用户,可能抢到万美公寓“住三免一”的盲盒券,但第二天就会发现同一家店在携程放出“连住特惠+延迟退房”的组合拳。前者像街头商贩掀开蒸笼那阵带着香味的热气,后者则是超市货架上明码标价的“买二送一”。当华运酒店在抖音挂出空白的评分栏,携程的川维酒店却把4.4分的用户评价拆分成“卫生、设施、服务”三个维度——价格战的背后,本质是信息透明度的博弈。

抖音售卖酒店客房和携程一样么-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售后服务构建信任围墙

抖音商家常把“不满意全额退”做成霓虹灯字幕在视频里闪烁,但当用户真的致电协商退款时,可能需要和机器人客服周旋三个回合。携程的售后体系则像精密齿轮,从城市地标酒店页面底部的63250944到7×24小时人工服务,构建起双重保障。这种差异就像游摊小贩与百货商场的区别:一个靠主播的个人魅力做信用背书,另一个用二十年搭建标准化服务堡垒。

内容形态改写消费剧本

在抖音,酒店销售是场沉浸式话剧:达人穿着浴袍在万美公寓23层的落地窗前摆弄红酒杯,镜头突然切换成洪崖洞夜景,观众还没反应过来已点击购买。携程则把消费体验写成说明书,连半岛国际商务大厦1楼大厅到23层的电梯等待时间都标注清楚。当短视频用3秒钟的江景镜头触发多巴胺分泌,图文详情页正在用18张实拍图平息消费者的选择恐惧症。

<结尾段落>

抖音售卖酒店客房和携程一样么-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场酒店销售大战中,抖音像揣着魔术口袋的街头艺人,总能变出令人惊喜的限时优惠;携程则是背着百宝箱的旅行顾问,每次打开都露出整整齐齐的工具格。选择前者的人,买的是“刷到即是缘分”的心动瞬间;选择后者的人,要的是“万事俱备”的安全感。当洪崖洞的灯笼第10086次在抖音直播间亮起,而携程页面上的评分小数点还在向后精确,消费者终于明白:预订酒店的不是平台,而是自己内心那个举棋不定的旅行人格。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