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如果因饮用过期酒导致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消费者可以依据相关法律主张赔偿。以下是处理此类问题的法律依据和具体步骤:
一、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148条
若商家销售过期酒(属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可要求:赔偿损失(如医疗费、误工费等实际损害);惩罚性赔偿:除损失外,还可要求支付酒价10倍赔偿或损害金额的3倍赔偿(二者择一,不足1000元按1000元计算)。2. 《消费者权益保***》
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商家若隐瞒商品过期信息,可能构成欺诈,需承担退一赔三(500元保底)的责任。二、赔偿标准
1. 未造成实际损害
可要求退货,并主张酒价10倍赔偿(最低1000元)。例:若酒价100元,最低可获赔1000元。2. 造成身体损害(如中毒)
除商品赔偿外,可索要: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主张精神赔偿。需举证:损害与过期酒存在因果关系(如就医记录、商品过期证据)。三、处理步骤
1. 固定证据
保留购买凭证(发票、收据)、过期酒的外包装或照片;就医记录、鉴定报告(证明损害与饮酒相关)。2. 协商解决
先与商家协商,明确赔偿要求(退货+赔偿)。3. 投诉举报
协商不成时,拨打 12315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APP)在线提交;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商家销售过期食品(可能面临商家行政处罚)。4. 提***讼
若仍无法解决,可向******,主张赔偿。诉讼时效为3年(自损害发生日起算)。四、注意事项
1. 过期≠有毒:需证明酒类因过期导致质量问题(如变质、细菌超标),但实务中过期食品通常被直接认定为“不符合安全标准”。
2. 商家责任:超市、餐厅等若未尽到检查义务,需承担连带责任。
3. 故意购买索赔:若消费者明知过期仍大量购买索赔,可能被认定为“职业打假”,部分***可能不支持赔偿请求。
建议优先通过协商或投诉解决争议,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以完善证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