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固态法白酒(以传统大曲酒为例)的典型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步骤说明,适用于高粱、小麦等谷物原料的固态发酵酒类生产:
固态酒工艺流程图
原料处理 → 蒸煮 → 摊凉拌曲 → 堆积糖化 → 入窖发酵 → 蒸馏取酒 → 原酒陈酿 → 勾调品评 → 过滤灌装
分步说明
1. 原料处理
筛选除杂:去除原料中的杂质、霉变颗粒。粉碎:高粱等谷物需粉碎至适宜粒度(部分工艺整粒蒸煮)。浸泡/润粮:使原料吸水膨胀,便于后续蒸煮糊化。2. 蒸煮
高温蒸煮:蒸透原料,使淀粉充分糊化(100℃以上,1-2小时)。摊凉:将蒸煮后的原料摊开降温至25-30℃。3. 拌曲糖化
加入酒曲:按比例拌入大曲粉(通常为原料量的20-30%)。堆积糖化:堆积成山丘状,覆盖保温,促进霉菌和酵母菌繁殖(糖化温度50-60℃,24-48小时)。4. 入窖发酵
入窖密封:将糖化后的酒醅转入泥窖或陶缸,密封发酵(避免氧气进入)。厌氧发酵:发酵周期30-90天,温度控制28-35℃,淀粉转化为酒精和风味物质。5. 蒸馏取酒
固态蒸馏:使用甑桶蒸馏,酒醅分层装甑,缓火蒸馏。分段摘酒:分头酒(含甲醇高,弃用或单独处理)、中段酒(优质基酒)、尾酒(杂醇油高,回窖发酵)。6. 原酒陈酿
陶坛贮存:新酒在陶坛中陈放1-3年,通过氧化、酯化反应降低辛辣感,增加醇香。分级贮存:按酒质分等级存放,定期品评。7. 勾调品评
酒体设计:将不同年份、风味的基酒按比例勾调,达到口感平衡。降度处理:用纯净水调整酒精度(如从65%vol降至52%vol)。8. 过滤灌装
过滤:去除沉淀,保证酒体清澈。灭菌灌装:紫外线灭菌或膜过滤,灌装入瓶。关键控制点
原料品质:需选用淀粉含量高的优质谷物(高粱>60%,小麦>70%)。温度控制:糖化温度不超过60℃,发酵温度不超过38℃。卫生管理:避免杂菌污染(如乳酸菌过量导致酸败)。蒸馏技巧:"缓火蒸馏,大气追尾"可提高出酒率和品质。陈酿时间:酱香型白酒需3年以上,浓香型1-3年,清香型6-12个月。工艺特点
1. 固态发酵:原料呈固态,发酵界面复杂,微生物群落丰富。
2. 多菌种协同:大曲中含霉菌、酵母菌、细菌等上千种微生物。
3. 风味物质多:可生成酯类、酸类、醛类等数百种呈香物质(如己酸乙酯、乙酸乙酯)。
4. 出酒率低:约30-40%(液态发酵可达60%以上),但酒质更优。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某类酒(如酱香型、浓香型)工艺细节或设备参数,可进一步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