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国御酒厂老板

白酒江湖中,国御酒厂如同一棵根系深厚的老树,而它的掌舵者张启明,正像一位手持玉露的酿酒仙人。二十年前,他带着祖传的"双蒸三酿"秘方踏入行业,如今已将这家百年老窖打造成年销售额超20亿的行业标杆。但比起数字的跃升,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常说的那句话:"好酒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时间的艺术品。

创业初心

1998年的深秋,35岁的张启明站在废弃的老酒窖前,用布满茧子的手掌抚过青砖上的苔痕。彼时的白酒市场正被工业化浪潮席卷,他却执意抵押房产收购这处即将***的清代酒坊。工人们至今记得,老板亲自下窖修复时,总把温度计揣在贴胸口袋里:"温度差半度,酒曲就会闹脾气。"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匠心,让国御在千禧年后的行业洗牌中逆势崛起。

国御酒厂老板-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品质脊梁

走进国御的原料库,会看到标着"张氏密码"的竹筒。这是张启明独创的原料筛选体系:每粒高粱必须能穿透特定孔径的筛网,每担小麦需在清晨露水未干时采收。去年某次品鉴会上,他仅凭舌尖就分辨出窖池编号的差异,惊呆在场的米其林品酒师。正是这份"舌头比仪器准"的硬功夫,让国御连续五年蝉联布鲁塞尔烈酒大赛金奖。

创新脉搏

在传统与创新的天平上,张启明玩出了新花样。2015年他力排众议推出"青瓷瓶装",将酒精度从53度精准调至42.8度的"黄金切割点"。去年与故宫联名的"千禧酿",瓶身镶嵌128道鎏金纹,开售当日创下3秒售罄的纪录。这位爱穿中山装的"老派"掌门,办公室里却摆着智能发酵监控系统,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见证着传统工艺的数字化新生。

责任担当

酒厂后山的百年古井旁,立着"取一还三"的石碑。张启明定下规矩:每取用1吨地下水,就要回补3吨净化水。疫情期间,他亲自监督将三条生产线转产消毒酒精,却把价值千万的基酒封存在抗疫纪念窖。员工们最津津乐道的,是老板办公室挂着的那幅字——"酿良心酒,做踏实人"。

国御酒厂老板-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夕阳为酒窖的琉璃瓦镀上金边,张启明依然保持着每日巡窖的习惯。他的布鞋踏过青石板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真理: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真正的陈酿需要有人甘当时光的守夜人。从匠心坚守到责任担当,这位白酒界的"老匠人"用二十年光阴证明:商业传奇的底色,永远是那份永不发酵的赤子之心。

国御酒厂老板-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