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否饮用?
36度属于低度白酒(一般以40度为分界线),其酒精含量较低,长期储存时酒精易挥发,可能导致酒精度进一步下降,增加微生物污染风险。根据国家标准,酒精度≥10%vol的饮料酒可免除保质期标注,但低度酒稳定性较差,存放超过5年可能出现口感明显下降。
2. 香型与最佳饮用期
不同香型白酒的最佳饮用期差异较大:
若存放10年,无论何种香型,酒体大概率已过最佳饮用期,口感可能寡淡或泛酸。
3. 密封与储存环境
若密封完好且储存环境符合要求(避光、恒温15-25℃、湿度50%-70%),酒体可能未变质,但仍需检查是否有杂质、异味或颜色异常。若密封不严或储存不当(如高温、潮湿),酒可能发霉或滋生细菌,此时不可饮用。
二、是否有毒?
1. 微生物污染风险
若酒精挥发后酒精度降至10%以下,可能滋生细菌或霉菌,产生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毒素)。但若密封良好且酒精度未显著下降,微生物污染概率较低。
2. 化学物质变化
长期存放可能导致酯类水解、酸类增加,但这类变化通常仅影响口感,不会产生毒性物质。需注意的是,若酒体出现明显酸败、浑浊或刺鼻异味,则可能变质,饮用后可能引发不适。
三、建议处理方式
1. 检查酒体状态
2. 合理利用
36度白酒存放10年后:
建议:优先选择高度酒(50度以上)长期储存,低度酒建议在3-5年内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