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留关键证据
1. 实物证据
保留假酒样品(未开封)、包装、标签、收据/发票等,避免破坏原包装。拍摄假酒外观、生产日期、防伪标识等细节照片或视频。2. 交易记录
保存支付凭证(如支付宝/微信转账记录、银行流水)、网购订单截图、聊天记录等。3. 健康证明(如有)
若饮用后出现身体不适,立即就医并保留诊断书、医疗费用单据。二、选择报案途径
1. 向公安机关报案
适用情况:假酒涉及金额较大(个人损失超5000元,或商家涉案金额达5万元以上),或造成健康损害。操作步骤:1. 携带证据到当地派出所或经侦部门,说明购买时间、地点、金额及假酒危害。
2. 引用《刑法》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要求警方立案调查。
3. 索取报案回执,并记录办案民警联系方式以便跟进。
2. 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适用情况:小额交易或不确定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操作步骤:1. 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APP提交投诉。
2. 提供商家名称、地址、购买凭证及假酒证据,要求查处并协调赔偿。
3. 消费者协会求助
拨打12315或当地消协电话,咨询法律建议并协助调解索赔。三、报案注意事项
明确诉求:清晰说明希望达到的结果(如退款、赔偿、查处商家)。强调危害性:假酒可能含工业酒精(甲醇),饮用可导致失明甚至死亡,需引起警方重视。联合投诉:若多人受骗,可集体报案增强案件处理优先级。四、后续跟进
1. 定期联系办案单位了解进展,要求出具书面立案通知书。
2. 若警方未及时处理,可向上级公安机关或检察院申诉。
3. 通过民事诉讼索赔:收集证据后向******,要求商家退一赔三(最低赔偿500元)。
五、预防建议
选择正规渠道购酒,查验商家《酒类流通许可证》。学习防伪标识鉴别方法(如官方防伪查询系统)。发现可疑商家,及时向平台或监管部门举报。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0条《消费者权益保***》第55条(欺诈赔偿)《食品安全法》第148条(十倍赔偿)及时行动可避免更多消费者受害,同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