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汾酒酿造技艺

汾酒是中国传统名酒之一,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产自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拥有数千年的酿造历史和独特的工艺体系。其酿造技艺以“清蒸二次清、固态地缸分离发酵”为核心,强调“清、净、纯”的品质特点。以下是汾酒酿造技艺的详细解析:

一、汾酒酿造工艺流程

1. 原料处理

汾酒酿造技艺-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高粱为主料:精选优质高粱(多为晋中产“一把抓”红高粱),要求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
  • 粉碎润糁:高粱经粉碎后,用热水润糁(水温约80℃),使原料吸水均匀,便于后续糊化。
  • 2. 清蒸糊化

  • 清蒸去杂:高粱糁放入甑桶中清蒸,去除杂质和杂味,保留原料本香,这一步骤是汾酒“清蒸”工艺的关键。
  • 3. 制曲(大曲工艺)

  • 大麦豌豆曲:以大麦和豌豆为原料,按比例混合制成曲块,在曲房中培养微生物(如霉菌、酵母菌等)。
  • 中温制曲:发酵温度控制在40-50℃,形成汾酒特有的“清香型大曲”,富含酯化酶和糖化酶。
  • 4. 地缸发酵

    汾酒酿造技艺-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陶缸埋地:采用深约1.5米的地缸(陶缸),清洗灭菌后埋入地下,隔绝泥土杂质。
  • 固态分离发酵:蒸熟的原料与曲粉混合后投入地缸,密封发酵28天左右。发酵过程中,地缸的透气性促进微生物代谢,形成乙酸乙酯等清香物质。
  • 5. 蒸馏取酒

  • 二次蒸馏(清蒸二次清):
  • 第一次蒸馏:发酵后的酒醅蒸馏出“大茬酒”,酒精度约60-70%。
  • 第二次发酵与蒸馏:蒸馏后的酒醅加曲二次发酵,再蒸馏出“二茬酒”。两次蒸馏后酒醅废弃,体现“清字到底”的工艺原则。
  • 掐头去尾:去除蒸馏初段和末段的杂质酒液,保留中段优质原酒。
  • 6. 贮存老熟

  • 陶坛陈酿:原酒在陶瓷坛中贮存1-3年,通过自然氧化和酯化反应,使酒体醇和、香气协调。
  • 7. 勾兑调味

    汾酒酿造技艺-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以酒调酒:不同批次、年份的基酒按比例勾调,突出清香纯正、余味爽净的特点。
  • 二、工艺核心特点

    1. “清蒸二次清”

  • 原料和酒醅均单独清蒸,避免杂味交叉;两次发酵后彻底丢弃酒醅,保证酒体纯净。
  • 2. “一清到底”

  • 从原料、器具到发酵环境均严格清洁,地缸发酵隔绝土壤微生物,确保清香风格纯粹。
  • 3. 地缸发酵的科学性

  • 陶缸导热性适中,维持恒温发酵环境;缸内微生物体系独立,有利于清香型主体风味物质(如乙酸乙酯)的形成。
  • 4. 低温缓慢发酵

  • 发酵周期长达28天,微生物代谢平缓,产香物质细腻,酒体口感清爽。
  • 三、文化价值与传承

  • 非遗技艺:汾酒酿造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历史传承:杏花村遗址考证显示,此地酿酒史可追溯至6000年前,明清时期工艺体系成熟。
  • 行业影响:汾酒技艺是中国白酒“清香流派”的源头,对北方白酒及部分海外蒸馏酒工艺有深远影响。
  • 四、总结

    汾酒以“色、香、味”三绝著称,其工艺精髓在于对“清”的极致追求——原料清蒸、发酵环境清净、酒体清香。这种技艺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酿造的智慧,更通过科学微生物调控,将粮食的精华转化为一杯“清雅绵甜”的佳酿。作为中国白酒文化的活化石,汾酒技艺至今仍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活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