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历年八大名酒

中国八大名酒的评选始于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后历经五届全国评酒会(1952-1989年),不同届次的评选结果有所差异。以下是历届评酒会中涉及“八大名酒”的核心信息及演变过程:

一、1952年第一届评酒会:首次八大名酒

  • 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评选标准以市场口碑、历史传承和工艺独特性为主,未区分香型,涵盖白酒、黄酒、葡萄酒等酒类。
  • 八大名酒
  • 1. 白酒:茅台酒、汾酒泸州大曲酒(泸州老窖前身)、西凤酒

    历年八大名酒-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黄酒:绍兴加饭酒(今古越龙山)

    3. 葡萄酒:张裕金奖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味美思酒

  • 特点:首次奠定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凤酒四大白酒的地位。
  • 二、1963年第二届评酒会:老八大名酒(白酒)

  • 背景:首次采用盲品评分制,按色、香、味打分,白酒占比显著提升。
  • 八大名酒
  • 1. 汾酒

    历年八大名酒-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五粮液

    3. 古井贡酒

    4. 泸州老窖特曲

    历年八大名酒-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 全兴大曲

    6. 茅台酒

    7. 西凤酒

    8. 董酒

  • 特点:浓香型白酒占据5席,五粮液首次登顶;全兴大曲、董酒新晋入选,西凤酒因香型争议未受重视。
  • 三、1979年第三届评酒会:新八大名酒(白酒)

  • 背景:首次引入香型分类(酱香、浓香、清香、米香等),规范评比规则。
  • 八大名酒
  • 1. 茅台酒

    2. 汾酒

    3. 五粮液

    4. 剑南春

    5. 古井贡酒

    6. 洋河大曲

    7. 董酒

    8. 泸州老窖特曲

  • 特点:剑南春、洋河大曲新晋入选,全兴大曲和西凤酒因香型归类问题落选。
  • 四、1984年第四届与1989年第五届评酒会:名酒扩容

  • 第四届(1984年):评出13种名酒,新增双沟大曲、黄鹤楼酒、郎酒等。
  • 第五届(1989年):评出17种名酒,包括沱牌曲酒、宋河粮液等,八大名酒概念逐渐淡化。
  • 五、八大名酒的历史意义

    1. 香型划分的里程碑:1979年第三届评酒会确立白酒香型标准,推动了酱香、浓香、清香等品类的独立发展。

    2. 品牌价值延续: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多次入选,奠定其行业地位。

    3. 市场影响:西凤酒、全兴大曲等因战略调整(如水井坊剥离)逐渐掉队,剑南春、洋河则通过创新跻身主流。

    八大名酒的核心变迁

    | 届次 | 年份 | 主要名酒(白酒) | 特点 |

    |||||

    | 第一届 | 1952 | 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凤 | 混合酒类评选 |

    | 第二届 | 1963 | 五粮液、全兴、董酒新晋 | 浓香型主导 |

    | 第三届 | 1979 | 剑南春、洋河新晋 | 香型分类规范 |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历届评酒会详细记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