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自己做的酒可以卖吗违法吗怎么举报

一坛自酿的梅子酒飘出诱人香气,有人忍不住想分享给更多人,甚至希望以此谋生。酒缸里翻滚的不仅是发酵的果实,还藏着法律风险的暗涌——家庭酿酒能否售卖?答案是否定的。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酒类生产销售需取得许可证,而家庭作坊式的酿造行为若未经审批直接流入市场,轻则面临罚款,重则触犯刑法。若发现身边存在此类非法经营,公民可通过12315热线或市场监管部门官网举报,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法律红线:自酿酒≠商品酒

自酿酒与商品酒之间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法律。根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任何单位或个人销售酒类必须持有《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证》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家庭自酿酒属于“自酿自饮”范畴,一旦以盈利为目的对外销售,即构成无证经营。2021年浙江某农户因网络售卖杨梅酒被罚没10万元的案例,便是法律铁拳的鲜活警示。

自己做的酒可以卖吗违法吗怎么举报-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酿造门槛:从厨房到市场的鸿沟

即便酿酒技艺炉火纯青,家庭环境也难以跨越商品化生产的硬性标准。正规酒厂需满足厂房面积、灭菌设备、检验实验室等条件,并接受每季度抽检。而家庭厨房常见的塑料桶发酵、未标注酒精浓度等操作,极易导致甲醇超标或微生物污染。北京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近三年37%的自酿酒中毒事件源于销售环节的卫生缺陷。

举报路径:舌尖安全的全民守卫

发现非法售卖自酿酒时,公民可通过三重渠道出击。拨打12315热线是最快捷的方式,接线员会同步转接至属地监管部门;登录“全国12315平台”上传交易截图、产品照片等证据,可实现全流程追踪;对于隐蔽的私域交易(如微信群销售),向平台运营方举报同样关键。2023年广州某社区通过业主群线索查处地下作坊的案例,证明全民监督的有效性。

法律后果:甜蜜副业变苦涩代价

违法销售自酿酒的代价远超想象。行政处罚方面,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22条,货值不足1万元处5-10万元罚款,超1万元则按货值10-20倍处罚。若引发食品安全事故,还将面临3年以下***。更隐蔽的风险在于民事赔偿——2022年成都某私酿酒导致消费者失明,***判决赔偿金额高达287万元,足以让一个家庭倾家荡产。

自己做的酒可以卖吗违法吗怎么举报-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合规之路:让佳酿合法飘香

若真心想让自酿酒走向市场,合规化改造是唯一通道。小微创业者可选择“前店后厂”模式,申请小作坊登记证;规模化发展则需投资建设标准化车间。浙江绍兴的“黄酒民宿”模式值得借鉴:游客可现场品鉴但不能外带,通过住宿费转化收益,既规避销售风险又打造特色IP。法律并非扼杀创意,而是为商业文明筑牢根基。

酒香也怕巷子深,守法才能传得远

自酿酒承载着手艺人的温度,但商业世界需要冷峻的法律标尺。从山西老陈醋到茅台镇酱酒,所有传世佳酿的起点都是对规则的敬畏。当您举起酒杯时,请记住:真正的匠人精神,既在于酿造时的专注,更在于对法律红线的清醒认知。若发现违法销售行为,每一次举报都是在为行业正本清源,让真正的好酒拥有公平竞争的舞台。

自己做的酒可以卖吗违法吗怎么举报-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