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最新规定,乘坐地铁和高铁时能否携带酒精取决于其类型、浓度及包装形式。以下是综合各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部门政策的详细说明:
一、禁止携带的酒精类物品
1. 纯酒精或高浓度酒精制品
无论是否密封,酒精浓度≥70%的液体酒精(如医用酒精、工业酒精)均被列为易燃易爆危险品,禁止携带进站乘车。酒精喷雾、免洗洗手液等含酒精的自喷压力容器因易燃性和挥发性,也属于禁止携带范围。2. 散装或非正规包装酒精
散装白酒、自酿酒、分装酒精(如用饮料瓶装酒精)因无法明确酒精浓度且包装易破损,禁止携带和托运。二、允许携带的酒精类物品(需满足严格条件)
1. 酒类饮品(如白酒、葡萄酒、啤酒等)
包装要求:必须为未开封的瓶装酒,外包装需完整且明确标注生产厂家、酒精浓度等信息。浓度限制:酒精体积百分含量需在24%-70%之间。数量限制:高铁:24%-70%酒精度的酒类累计携带量不得超过3000毫升,70度以上禁止携带。地铁:不同城市规定不同,例如重庆允许携带总量不超过3000毫升的合规酒类,北京则要求单瓶不超过500毫升且总量≤2000毫升。2. 低浓度含酒精日用品
消毒湿巾或凝胶:若酒精浓度≤70%且不含自喷压力装置,部分城市允许少量携带(如单片独立包装的酒精棉片)。三、安检注意事项
1. 主动配合检查:
携带酒类时需通过安检机检测,必要时需开瓶检查或试饮确认安全性。若包装破损或标识不清,可能被暂扣或要求重新封装。2. 特殊场景处理:
疫情期间,建议选择不含酒精的消毒产品(如次氯酸消毒液)替代酒精。医疗用途的特殊酒精需提前申报并提供相关证明,但多数情况下仍需遵守禁止规定。四、违规后果
暂扣或没收:安检发现违禁酒精类物品将直接没收,情节严重的可能面临罚款或行政拘留。影响行程:因携带违禁品导致安检延误,可能错过车次,需提前规划时间。总结建议
优先合规:尽量不携带酒精,改用合规的消毒湿巾或凝胶。提前查询:不同城市地铁规定有差异(如重庆允许合规酒类,北京限制更严),建议出发前通过当地轨道交通官网或客服确认。妥善包装:若需带酒,选择防震包装并与其他行李分开放置,避免挤压破损。如需更详细的地铁或高铁禁带物品清单,可参考各地官方公告(如《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