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生物作用(最常见原因)
1. 红曲霉污染
若环境中存在红曲霉(Monascus spp.),这种真菌会代谢产生红色素,导致酒液自然变红。红曲霉本身无害(传统红曲酒即利用此菌),但需确认是否人为添加过红曲。
2. 杂菌污染
发酵过程中如消毒不彻底,可能混入产红色素的酵母菌(如Rhodotorula属)或细菌,导致颜色异常,常伴随异味或浑浊。
二、化学反应
3. 酚类物质氧化
糯米中的多酚类物质在接触氧气后氧化聚合,可能呈现红褐色(类似苹果切面氧化)。常见于容器密封不严或频繁开盖搅拌的情况。
4. 金属离子反应
若使用铁质器具或水中含铁量高,铁离子与糯米中的单宁等物质结合可能产生红色沉淀(需排除锈蚀污染)。
三、原料问题
5. 糯米变质
糯米储存不当发霉(如某些霉菌产生色素),或蒸煮时未完全杀菌,导致色素渗入酒中。
处理建议:
1. 观察性状
检查酒体是否浑浊、有无刺鼻酸臭味、异常气泡(非CO2),若有则可能已变质。
2. 安全性测试
取少量酒液加热至沸腾,若红色消退可能是天然色素,若颜色固定需谨慎。
3. 控制变量
下次发酵时注意:
若酒液仅有颜色变化而无异味,可能为红曲霉自然作用可尝试饮用;若伴有其他异常则建议弃用。自酿酒存在微生物风险,出现明显异常时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