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絮状沉淀

一、絮状沉淀的成因

1. 低温析出可逆性浑浊)

  • 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乙酯(如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这类物质在低温下溶解度降低,形成白色絮状物或针状结晶。
  • 特点:温度回升至10℃以上时,絮状物会重新溶解,酒体恢复透明。这种现象常见于纯粮酒,尤其是酱香型、浓香型白酒,且不影响饮用安全。
  • 2. 水质或降度问题

    白酒絮状沉淀-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若使用硬水(含钙、镁等离子)勾调低度酒,金属离子与酒中有机酸反应生成盐类沉淀。
  • 低度酒(45%vol以下)因酒精浓度不足,导致原本溶解的高级脂肪酸酯析出。
  • 3. 微生物污染或变质

  • 若酒体受霉菌或细菌污染,可能出现不可逆的絮状物,并伴随异味、变色(如绿色、黑色等)。此类酒不可饮用。
  • 4. 勾兑或储存不当

  • 添加劣质香精、香料或杂质残留可能导致沉淀。
  • 长期低温存放或温度骤变可能加剧析出。
  • 二、处理方法

    1. 可逆性沉淀的解决

    白酒絮状沉淀-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升温处理:将酒置于常温(10℃以上)静置,或放入温水中加热至60℃左右,摇晃后沉淀溶解。
  • 过滤法:使用专用过滤网或硅藻土吸附析出物。
  • 2. 不可逆沉淀的应对

  • 吸附法:加入活性炭或硅胶等吸附剂,去除杂质并保留香味。
  • 丢弃处理:若伴随异味、颜色异常或久置不溶,可能为变质酒,建议丢弃。
  • 三、安全性与鉴别

    1. 正常现象

  • 冬季低温导致的絮状物是纯粮酒的特征,无害且可逆。
  • 酒精勾兑酒因缺乏酯类物质,低温下不会析出絮状物。
  • 2. 异常情况

    白酒絮状沉淀-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不可逆浑浊:常温下仍浑浊,可能因微生物污染、杂质过多或勾兑不当,需谨慎饮用。
  • 异味或变色:如酒液发绿、发黑或有***味,表明已变质。
  • 四、预防建议

    1. 储存条件: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储存温度控制在15-25℃,湿度50%-70%,避光通风。

    2. 选择水源:勾调低度酒时使用去离子水或纯净水,减少金属离子影响。

    3. 购买注意:优质白酒出厂前多经冷冻过滤处理,低温不易析出沉淀。

    若发现絮状物,可先通过升温判断是否可逆。若处理后仍不溶解或伴随异常,建议停止饮用并咨询专业人士。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