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品酒知识点总结

一、品鉴流程与技巧

1. 视觉品鉴

  • 观色:优质白酒清澈透明或微黄(如酱香型),无悬浮物或沉淀;摇晃酒杯观察挂杯现象,酒液流动缓慢且形成均匀酒膜为佳。
  • 酒花与酒线:酒花细腻均匀、消散慢,酒线细长反映酒体粘稠度高(因微量成分丰富)。
  • 2. 嗅觉品鉴

    白酒品酒知识点总结-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闻香方法:酒杯距鼻1-3厘米,轻晃后深吸,分前香(酯类为主)和后香(酸类为主);酱香型以“酱香、焦香、糊香”复合为特点,浓香型突出窖香。
  • 空杯留香:优质酒空杯留香持久(如酱香型空杯香可维持数小时)。
  • 3. 味觉品鉴

  • 入口感受:小口含酒(0.5-2ml),舌尖感知甜味,舌侧感受酸涩,舌根体会苦味;优质酒口感醇厚、协调,无***感。
  • 回味与余味:咽下后回甘明显,余味悠长(如茅台酒回味可达30秒以上)。
  • 4. 触觉辅助

  • 滴酒搓揉掌心,优质酒触感丝滑带生涩感(因微量物质形成的薄膜)。
  • 二、白酒香型分类与特点

    1. 四大基础香型

    白酒品酒知识点总结-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酱香型(茅台为代表):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口感醇厚,空杯留香持久。
  • 浓香型(五粮液、泸州老窖):窖香浓郁,绵甜净爽,乙酸乙酯为主香。
  • 清香型(汾酒):清香纯正,口感净爽,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协调。
  • 米香型(桂林三花酒):蜜香清雅,入口柔绵,β-苯乙醇香气显著。
  • 2. 其他衍生香型

  • 兼香型(白云边酒):浓酱结合,香气复杂;
  • 凤香型(西凤酒):醇香秀雅,甘润挺爽;
  • 药香型(董酒):泸带药香,酸味适中;
  • 芝麻香型:焦香突出,类似烘焙芝麻香。
  • 三、品质评价与标准

    1. 国家标准(GB/T)

  • 浓香型:GB/T 10781.1,要求总酯≥1.50g/L(优级);
  • 酱香型:GB/T 10781.4,优级需总酸≥1.50g/L,总酯≥2.50g/L;
  • 清香型:GB/T 10781.2,强调乙酸乙酯为主体的香气协调性。
  • 2. 感官评分体系

    白酒品酒知识点总结-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100分制:色泽(10分)、香气(25分)、口感(50分)、风格(15分);
  • 专业评酒会采用“顺位品评法”和淘汰制,按香型分组盲评。
  • 四、专业术语与常见误区

    1. 正面评价词汇

  • 香气:幽雅细腻、窖香浓郁、复合香协调;
  • 口感:醇厚绵柔、回味悠长、净爽无杂。
  • 2. 词汇

  • 异味:杂醇油味、窖泥酸、霉味、焦糊味;
  • 口感缺陷:寡淡、***感强、后味短涩。
  • 3. 常见误区

  • 误区1:颜色越黄酒质越好(可能人为添加色素);
  • 误区2:挂杯越明显酒越好(仅反映酒体粘稠度,与品质非绝对相关)。
  • 五、品鉴实践建议

    1. 对比品鉴:同香型不同品牌对比(如浓香型中泸州老窖与洋河),感受风格差异。

    2. 温度与容器

  • 烈酒冷饮(10-20℃)突出香气,低度酒可稍温;
  • 使用郁金香杯或陶瓷杯,避免金属容器干扰香气。
  • 3. 健康饮用:每日建议量≤50ml(男性)/30ml(女性),搭配高蛋白食物减少***。

    通过系统掌握上述知识,可逐步提升品鉴能力,深入体会中国白酒的文化内涵与工艺精髓。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