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自己做酒违法吗?

夏夜的院子里,老王正用祖传的陶罐酿着米酒,酒香顺着晚风飘进邻居家窗台。有人夸他手艺好,建议开个小作坊卖酒,老王却犹豫了——这坛自酿酒,到底是生活情调,还是踩了法律红线?今天,我们就让法律条文与酿酒罐展开对话,看看自酿酒这件事里的门道。

法律边界:自饮不违法

法律这位严谨的朋友说得很明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家庭自酿自饮的酒水,就像厨房里腌的咸菜、阳台上晒的腊肉,属于个人生活范畴。只要不流入市场,这坛酒就是合法的生活艺术品。就像你在家画幅油画送朋友,法律不会管到你的调色盘。

自己做酒违法吗?-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商业红线:跨过门槛就违规

但当酒坛子碰到二维码收款时,事情就变了性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十三条像道醒目的:任何酒类销售都需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哪怕只在朋友圈发句"纯粮酿造,50元一斤",也构成了实质销售行为。去年杭州某小区里,张阿姨用女儿设计的表情包卖自酿杨梅酒,结果收到三万元罚单,这就是法律在温柔提醒:生活与生意之间,有道不能模糊的界线。

安全责任:看不见的定时器

酿酒罐里的微生物世界充满变数。2019年食品安全***显示,家庭自酿酒甲醇超标率高达37%,这些肉眼难辨的危险就像藏在花瓣里的刺。法律虽不禁止自酿,但《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明确:如果自酿酒导致他人中毒,即便免费赠送也要承担赔偿责任。就像请朋友来家吃饭,若因食物中毒进医院,主人同样难辞其咎。

地域差异:政策温度计

中国版图上,不同地区对自酿酒的态度像不同季节的风。云南允许少数民族家庭备案后小规模酿造传统酒,浙江却将5公斤设为自酿安全线。这种差异就像南方北方的供暖政策,需要酿酒者主动了解当地的"气候"。建议拨打12315热线,它就像政策温度计,能测出你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

自己做酒违法吗?-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化传承:特例通行证

在贵州仁怀的土家族村寨,家家户户都有酿酒许可证的"特别通行证"。这类文化特例就像故宫里的古建筑,既要保护又要规范。如果您的酿酒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妨带着传承谱系资料去文旅部门申请保护,让传统工艺在阳光下延续。

酒香里的法律天平

揭开酿酒罐的盖子,我们看到法律的天平始终在平衡安全与自由。自酿酒就像自家院里的桂花树,采花酿蜜是生活情趣,但若把花枝伸到公共道路影响他人,就需要修剪规整。记住三个关键数字:自饮不超50斤,酒精度别过16度,赠送范围限于亲朋好友。让传统手艺在法治土壤里生根,才能酿出真正醇香的生活滋味。下次端起自酿酒时,不妨先与法律握个手——它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摆设花瓶,而是保障美好生活的守门人。

自己做酒违法吗?-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