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行限量标准
1. 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2. 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3. 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二、标准背景与依据
1. 风险评估结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通过分析我国居民膳食摄入量及白酒消费习惯,认为DEHP和DBP分别低于5.0 mg/kg和1.0 mg/kg时,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2. 与临时***的差异
原卫生部2011年发布的《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曾将DBP临时***设定为0.3 mg/kg。但该文件针对的是食品中人为非法添加行为,而白酒中的塑化剂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塑料接触材料的迁移,并非人为添加。白酒的***标准在风险评估后放宽。
3. 国际对比
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等均未制定酒类中塑化剂的***标准。我国是全球首个针对白酒塑化剂提出明确***要求的国家。
三、监管与执行要求
1. 生产环节管控
2. 检测方法
3. 市场监督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需重点检查白酒生产企业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及生产过程,对超出风险评估值的产品要求整改并依法查处。
四、争议与行业动态
1. 标准制定争议
2013年曾计划出台更宽松的行业标准(如DBP放宽至8.0~10.0 mg/kg),但因与国家标准冲突及公众质疑而搁置。
2. 实际污染来源
白酒中的塑化剂主要来自塑料接酒桶、输酒管、瓶盖等接触材料,而非人为添加。研究表明,DBP和DEHP的检出率最高。
五、消费者建议
我国现行白酒塑化剂标准以DEHP≤5.0 mg/kg、DBP≤1.0 mg/kg为核心,结合风险评估和生产实际制定,旨在平衡食品安全与行业发展需求。未来需进一步规范食品接触材料,推动技术升级以减少塑化剂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