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酵阶段
糖分含量:原料(如高粱、大米、小麦等)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的量直接影响酒精产量。糖分越充足,发酵后产生的酒精越多。酵母活性:酵母菌的活性和发酵温度(一般25-30℃最佳)决定了糖分转化为酒精的效率。若发酵不完全,酒精度会偏低。自然发酵酒精度:未经蒸馏的发酵酒(如米酒)酒精度通常为8-18%vol,受酵母耐酒精能力限制(普通酵母在酒精度超过18%时会逐渐失活)。2. 蒸馏阶段
蒸馏次数:首次蒸馏的“头道酒”酒精度较高(约60-70%vol),后续蒸馏可提高纯度但会降低总量。分段取酒:酒头:最先蒸馏出的部分(约5-10%),含甲醇等杂质较多,酒精度高但需舍弃。中段酒:纯度较高,酒精度通常在50-65%vol之间,是优质基酒。酒尾:后期蒸馏部分,酒精度低(<40%vol),含杂醇油,一般用于复蒸。3. 最终度数控制
混合调整:通过混合不同段位的酒液可调整最终度数,例如将高度数中段酒与低度数酒尾混合至目标酒精度(如52%vol)。降度:直接加水稀释(需使用纯净水)可降低酒精度,但可能影响口感。4. 测量方法
酒精计:测量时需注意温度校正(标准温度为20℃,温度每高1℃需减去0.4%vol)。掐算估算:通过原料含糖量、出酒率(一般为30-50%)间接推算理论酒精度。5. 注意事项
甲醇风险:自酿白酒需严格去除酒头(含甲醇),避免中毒。卫生控制:发酵容器需彻底消毒,避免杂菌污染。法规合规:部分地区禁止家庭蒸馏白酒,需提前了解当地规定。自酿白酒的典型度数范围:
未蒸馏发酵酒:8-18%vol(如米酒、黄酒)。蒸馏白酒:40-65%vol(通过分段蒸馏和调配控制)。如需特定度数(如52%vol),需结合测量工具和混合调整实现精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