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艺流程
1. 原料处理
粮食选择:高粱、小麦、大米、玉米等为主料。粉碎蒸煮:将原料粉碎后蒸熟,形成固态基质。2. 制曲
大曲工艺:以小麦、大麦和豌豆制成砖块状曲块(如茅台、汾酒)。小曲工艺:用米粉或米糠制成小球曲(如桂林三花酒)。麸曲工艺:以麸皮为培养基,用于北方清香型白酒。3. 发酵
固态堆积发酵:原料与曲混合后堆积糖化(如酱香型白酒的“高温堆积”)。窖池发酵:泥窖(浓香型)、石窖(酱香型)或地缸(清香型)中进行厌氧发酵。4. 蒸馏
甑桶蒸馏:传统木甑或金属甑分层装料,分段摘酒(如“掐头去尾”取中段酒)。5. 陈酿与勾调
陶坛贮存:酒液在陶坛中自然老熟。勾兑调味:不同批次基酒混合,形成稳定风味。二、代表性工艺分支
1. 酱香型工艺(茅台为代表)
高温制曲:曲块发酵温度达60℃以上。“12987”工艺:1年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四高两长”:高温制曲、堆积、发酵、馏酒;生产周期长、贮存时间长。2. 浓香型工艺(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代表)
泥窖续糟:使用泥窖连续投料,老窖泥富含微生物。混蒸混烧:原料与酒醅同时蒸煮、蒸馏。分层取酒:按窖池不同位置取酒(上层、中层、底层)。3. 清香型工艺(汾酒为代表)
地缸发酵:陶缸埋地,避免杂质污染。清蒸清烧:原料单独蒸煮,酒醅单独蒸馏。“一清到底”:强调纯净口感,无窖泥味。4. 米香型工艺(桂林三花酒为代表)
小坛发酵:半固态发酵,先固态糖化后液态发酵。“三蒸三酿”:三次蒸馏提纯酒体。三、特色工艺技术
1. 老五甑法(浓香型)
每窖分五层蒸馏,循环使用酒醅,保留老糟风味。2. 双轮底发酵
窖池底部的酒醅发酵两次,产生浓郁酯香。3. 高温摘酒
酱香型酒蒸馏时接酒温度达40℃以上,保留高沸点风味物质。4. “三花”工艺(米香型)
酒花分为大花、中花、小花,用于判断酒精度。四、关键工具与设备
窖池:泥窖(浓香)、石窖(酱香)、地缸(清香)。曲模:大曲压制模具,常刻有品牌标识。甑桶:木质或金属材质,用于分层蒸馏。陶坛:传统储酒容器,促进酒体氧化陈化。总结
固态酿酒工艺的核心在于微生物的自然富集与固态基质的缓慢发酵,不同香型的工艺差异主要源于制曲方式、发酵容器和操作细节。这些传统技艺不仅塑造了中国白酒的丰富风味,也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天人共酿”的匠心智慧。